【练习】(dis)Closure.

前面的唠嗑:蝴蝶梦大概是我最近读的最能产生共鸣感的一本书。非常喜欢原作者的文笔,以及翻译的水准非常高。竟然记不起是哪家出版社了,也是我的失策。不过书的设计是传统蓝硬壳书,上面有很精致的花纹。总之还是挺有个性的一个系列。看了看网上的评论,都对于马克西姆和“我”的这段关系持有批判态度。其实我倒相反,可能是价值观比较奇特吧,我很喜欢这样不拘束于爱情的亲密感。也许马克西姆从未爱过“我”,但是“我”是爱着马克西姆的。实际上,到最后,马克西姆将“我”变成了他的共犯,而“我”也受到了吕贝卡的影响。我认为“没有比“成为共犯”更好的移情方式了。而移情(empathy)就是理解,进而救赎,的一个必要的条件。有些人说马克西姆自私,但是我觉得他其实只是想要一个解脱和救赎而已。虽然解脱最后两人都没有找到,但是我认为他们成为了彼此的救赎。而这应该是最好的结局了。我很喜欢书中马克西姆和“我”的相处方式,所以这一篇就当是稍稍模仿原著口吻(虽然差的远)讲的一篇故事。很早以前就想写了,今天终于写出来了。标题乱起的,部分灵感来自EVA的“You are (not) alone"。如果认为我的理解偏差,这里抱歉。

-

自从曼陀丽被烧毁后,我们的时间就停止了。吕蓓卡就像夏日曼陀丽墙上茂盛的爬山虎一样,悄声无息地缠绕住我们。她是如此狡猾,我们无法防备,也无法抵抗。以我们的心脏作为养分,吕蓓卡的枝叶从眼睛里,嘴巴里,耳朵里伸出,傲然地生长着。记忆早已随着曼陀丽一起逝去,永远地被囚禁在了那里。但是吕蓓卡——哦,吕蓓卡!很早以前,她就侵占了我们的空壳。即使五感被夺去,我也能感受到,吕蓓卡还活着。她与我们同桌吃饭,同床而寝,同话而谈。她就在这里,在我们的每一个呼吸中。我们放弃了抵抗。我知道,我们不可能赢得胜利。
昨夜马克西姆又起来了。时不时,在半夜无数个翻来覆去后,他会下床,推开阳台的窗出去抽烟。有时,他会在阳台的躺椅上坐上一整夜。烟头上的火星在黑夜里忽明忽暗地闪烁。而第二天早上,从那满当当的烟灰缸里,我就会知道他一夜未合眼。
我们之间似乎形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则——他不说,我不问。然而这类被默认的条款正是我们团结默契的证明。没有任何障碍,我们因吕蓓卡而成为了一体。日子单调却和谐,没有热情正意味着没有争吵。
但是,在夜里,如同马克西姆有他自己的方式,我也有一套我自己的默哀章程。我梦到曼陀丽,我梦到吕蓓卡,我梦到各种各样的事情。我甚至梦见过自己成为了吕蓓卡,正对着马克西姆的枪口。那场梦是如此逼真,自从离开曼陀丽之后,我从未感到如此恐惧。马克西姆抱紧了我,严格遵守着我们之间的约定,他什么也没说。从梦境中流下的汗水在枕头上干透,留下一丝凉意。漆黑中,我看不清他的表情,但他喷洒在头顶的呼吸使我安下了心。我们是共犯。
有时,模模糊糊地,当我在读着手中的报纸时,我以为自己回到了范霍珀夫人的房间里。我正在大声朗读着当天的头条,而她正笨拙地试图把自己的赘肉塞进一件紧身连衣裙里。她的耳环发出廉价宝石碰撞的浑浊声,最终,她要我放下报纸,帮助她穿戴整齐。紧接着,思绪又飘荡到了我在马克西姆车上大哭的时候。我早已忘记我为何哭泣,并为那时候羞涩尴尬,喜欢咬指甲的我感到羞耻,但每当那场景在脑中回放时,尽管我想忽视,但内心深处的搔痒却叫嚣着它的存在。看着那个女孩,坐在马克西姆身旁哭得狼狈不堪的女孩,我羡慕她。与马克西姆初遇时,远离曼陀丽度过的时光是我和他最初也是最后的回忆。
就这样,遵循着每天枯燥的时间表,我们逐渐老去。今天下着小雨,不同于曼陀丽海边的潮湿与闷热,在这里,雨季总是清爽的。每当这时,我们便会出门散步。今天也是如此,我挽着马克西姆,他撑着伞,沿着酒店后的小径慢慢地走着。我与他闲谈着今天我看到的板球比赛结果,以及南方农作物产量,而他点着头,安静地聆听着。今天的雨格外地令人舒爽,不知不觉,我们闯入了以前从未踏足过的地方。
我有些忘乎所以,直到头发感到雨水的湿润时才注意到马克西姆停留不前的脚步。我向他走去,在雨伞下,我认出了我这几年极为敏感的,最熟悉的一种表情。他想起了曼陀丽。经验使我能冷静成熟地应对这一切,然而不管过了多少时间,内心异样的不安和焦虑还是深根蒂固,无法消除。我重新挽起他的手想往回走,但是眼角瞥过的一抹颜色让我停下了脚步。盛放的杜鹃,红色,无比鲜艳的红,像鲜血一样蔓延在绿色的灌木丛中。仅仅是一瞥,这刺眼的颜色就把我重新吸入了曼陀丽的梦中。仿佛现在我们所站的,不是酒店附近的小路,而是曼陀丽的花园。而在那花园里,吕蓓卡在从容不迫地,用她那灵巧纤细的手,修剪她的花丛。
如同那红色,吕蓓卡的存在从来没有如此尖锐过。我感到马克西姆在颤抖,而我,也陷入了难以言喻的憂鬱中。但是,我提醒自己,我和马克西姆是一体的。我分担他的苦痛,我分担他的罪恶。我爱他。
我把他手中的伞丢在一旁,彼此沐浴在雨中。我踮起脚,双手捧起他苍白的脸庞。
“没事的。你听,这里听不见海的声音。”

End.

评论
热度 ( 30 )